首页 > 科技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NASA帕克太阳探测器发射成功,昭国际航天事业发展新路向

科技 亿欧网 2018-08-14 11:08

 

NASA帕克太阳探测器发射成功,昭国际航天事业发展新路向

图片来自“123rf.com.cn”

北京时间8月12日下午3点31分,NASA帕克太阳探测器(Parker Solar Probe)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SLC-37B发射位由德尔塔4重型火箭发射升空。在经过了43分钟的飞行之后,帕克探测器成功与火箭分离,独自踏上了奔赴太阳的漫漫长路。依相关资料了解到,Parker的任务结束日期是2025年6月,按照科学家的计划,它将在任务结束之后坠向太阳,被分解成越来越小的碎片,并成为宇宙尘埃的一部分。

太阳探测器(SP)是第一个飞入太阳日冕的飞行器,仅仅位于太阳表面上方9个太阳半径处。太阳探测器的仪器能够探测它们遇到的等离子体、磁场和波、高能粒子和尘埃,同时它们也对太阳探测器轨道附近以及日冕底部的偶极结构的日冕结构成像。而“帕克太阳探测器”是以太阳风科学的先驱尤金·帕克命名的航天器,也是NASA第一次以健在人物命名的航天器。对于此次帕克太阳探测器的发射成功,其背后的航天价值与意义,以及对比中美航天发展的征程导向,下文将对此进行分析解读。

帕克太阳探测器成功发射,“地-日探索之旅”前进一步

探索宇宙之谜,一直是国际科学家愿为奋斗终身的伟大目标,同样,在经历了“探索火星”、“寻找第二个地球”等一系列太空探索之征后,探索太阳之旅也已提上日程。科学家们对太阳的研究并非一时兴起或天马行空的愿景,而是源于他们对太阳风的起源与演化的考究。

据相关资料显示,太阳风的形成与变化对地球会有直接影响,而该项研究的数据采集,对空间天气的预测、太阳圈、地球与其他行星极光和磁层的基础物理学研究均有重要意义,可助科学家们在卫星通讯、电网问题、管道腐蚀、航空航线辐射暴露及宇航员安全等方面的研究更进一步。因此,NASA帕克太阳探测器的成功发射,不仅标志着“地-日探索之旅”进步的新一里程碑,而且对国际航天事业的发展有着非凡的意义。

NASA帕克太阳探测器发射成功,昭国际航天事业发展新路向

太阳内部构造

相关资料显示,此次帕克太阳探测器的成功升空,将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首先,Parker将会成为距离太阳最近的人造天体,而设定的最近距离约为610万公里,不仅首次进入太阳的日冕层,而且还打破了此前太阳神2号探测器在1976年4月17日创下的4343.2万公里的最近距离记录。

其次,由于距离太阳近,且又运行在日冕层,所以 Parker 将会承受奇高无比的温度,探测器面向太阳的一面需要承受高达 1377 摄氏度的高温,但又必须要保证工作仪器始终处在几十度的室温条件下。

最后,为了能够挣脱地球引力的束缚,成为太阳系内的星体,Parker也将创造人造物体有史以来最快速度的记录。据估计,其将以 70 万公里的时速绕太阳运行,远超当年太阳神2号的25万公里/时,速度相当于北京和张家口之间一秒走完全程。

若要完成上述目标,Parker必须要经过长时间复杂的变轨操作抵达太阳。根据NASA的介绍,Parker 要在7年的时间里实现7次飞掠金星,以借助其引力来实现轨道调整,从而使探测器更接近太阳,而这期间,它将环绕太阳一共飞行24圈。在进入太阳的日冕层之后,Parker携带的四个仪器套件,将会分别用在研究磁场、等离子体、高能粒子和太阳风。Parker对太阳如此近距离的观测,势必会带来大量有意义并且新兴的发现与数据结果,对国际航天事业的发展也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航天探索之程,任重道远引人深思

较之美国“逐日”历程的不断推进,中国的航天探索之路显得尤为“低调”,主要原因在于中美对于航天探索方向布局的差异化。目前,中国的航天科技导向更多的聚焦在军事航天与商业航天方向。而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曾明确提出要建设航天强国的战略目标,到2030年左右,我国将跻身世界航天强国之列,到2045年,将全面建成世界航天强国。纵观中国过去的航天发展历程与航天科技发展现状,真正实现航天强国任重道远。

从空间技术领域上看,相关资料显示,从1956年至今,我国空间技术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从1956年到1976年,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为标志,我国的空间技术实现了初步突破;1977年到1986年,以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和实用通信广播卫星为代表的卫星研制任务顺利完成,将中国空间技术由试验阶段推进到实用;1986年至1999年,中国空间技术快速发展,开始全面转入工程应用阶段;1999年至今,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工业基础水平的提升,中国空间技术进入了实现重大突破、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和军事航天装备体系建设全面加速的大时代。

从国际强国实力上看,航天强国通常拥有先进的航天运载能力,能够实施月球采样返回、火星着陆探测等深空探测项目,建设并运行空间站,空间资产成为国家基础设施,全面服务于经济、社会和国防建设。而这些“标志性”事件背后,展现的是一个国家设计、工艺、材料的先进制造能力和空间飞行器、发射场、测控等多系统协同攻关能力。

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张洪太曾提到,研究分析美国、俄罗斯等传统航天强国的历史实践,真正的航天强国通常应具备空间资产大、支撑能力强、创新能力佳、产品质量优、工业基础好、产业水平高、影响范围广等7个方面的特征。

现在的中国只能称作航天大国,距真正的航天强国仍然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中国的航天强国之路任重道远,道阻且长。近日,中国由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研发的首款乘波体高超音速飞行器星空-2的发射成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美国、俄罗斯、中国在世界航天排行榜上一直名列前茅,且美国稳居第一。美国作为航天强国的典型代表,无论是在探索之欲或是航天科技水平上,美国总会有新一代的科技人才不断涌现并为之奋斗。因此,优秀科技人才的输入是美国保持航天强国之首的重要因素。

而中国缺少的,也正是优秀杰出的航天科技人才。曾经,“钱学森之问”引起了中国教育界的掀然大波,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归根到底,原因到底在哪里?至今仍是没有明确答案。而明确的答案是一味的模仿和照搬并不可取,且真正能够做到因材施教的方法,教育界做的并不理想。因此下一个“钱学森”、“杨振宁”类似的标杆型杰出人物,迟迟未现。

但是中国一直在坚持和鼓励国内航天科技民营企业的发展,航天军事化与民营商业化融合发展,为实现航天强国步伐坚定不移的前进。

 

责任编辑: 3976DBC

责任编辑: 3976DBC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