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南方稻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科技 科普中国网 2020-09-30 10:28

1 影响南方稻区水稻高产的因素1.1 种植问题1.1.1 种植密度不合理机械化种植可以控制水稻种植密度,适当的密植可以有效发挥土壤肥力和光热资源,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种植密度过高,在抽穗期之前并不影响水稻生长,进入抽穗期,由于土壤肥力有限,过度密植的水稻互相干扰光合作用的进程,降低了干物质合成的速度、质量,导致资源浪费、产量降低。1.1.2 机械化种植水平低我国稻区整体机械化水平低,除水稻主产区,其他地域普遍缺乏配套的农机、农艺设施, 机械化水平低。2014年,全国水稻产区机械化水平仅38%,在“十二五”、“十三五”规划中,政策大力扶持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土地和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水稻种植机械化主要包括机械化移栽和机播,种植和耕作环节脱节、农机农艺匹配度不高以及耕作地平度较差,都影响了机械化种植的规模化推广。1.2 管理问题1.2.1 水稻肥水利用效率低工业化肥的出现为农业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有效缓解了耕种土地肥力入不敷出的状况,增加了作物产量,使现有耕地养活了更多人口。N、P、K是水稻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肥水是高产水稻在生长期管理的主要方面。我国在化肥的使用上存在氮肥过量、钾肥不足的现状,以及过度施肥,导致水稻倒伏、资源浪费及土壤污染。中国氮肥施用量占世界的1/3,生产了全球21%的粮食,用于水稻的氮肥占全球37%,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35%~45%,造成了土壤对化肥的吸收效率低。研究表明,我国南方稻区水稻化肥吸收利用率低,尿素仅为 30%~40%,氮肥为 30%~35%。原因是施肥次数少,主要集中在基本苗时期饱和式施肥,导致效果欠佳。1.2.2 用药不合理水稻病虫害频发,严重影响了水稻产量。很多稻农对水稻病虫害缺乏相关知识,认为用药量越多、复合药剂品种越齐全,就越能杀灭病虫害,因而药物喷洒量普遍较多。事实上只单纯增加药量,效果并没有预期的高,这样不仅增加了管理成本,还会伤害稻苗。另一方面,水稻田有自身的小生态圈,过多施药会破坏农田生态系统,使水稻田生态圈失去自我调节能力。1.2.3 灌溉不合理中国南方河流纵横,淡水资源储备丰富。南方稻区水稻种植灌溉过度现象比较普遍,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不仅浪费水资源,也降低了土壤肥力,从而降低结实率和产量。水稻灌溉重在将灌溉水转变为土壤水,在水稻生长期间,灌溉方式以间歇灌溉为佳,注重土壤湿度和土壤肥力的配合,使土壤处于富氧状态,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增强根系活力。1.3 抗灾能力不强中国南方水稻种植区地理条件差异大,耕作模式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长江中下游水稻产区如果在开花、抽穗或结实期遭受长期高温天气,则会过早成熟,导致干物质合成量降低,进而产量降低。南方稻区在冬季可能出现的主要灾害有早稻苗期的倒春寒和中晚稻后期的寒露风。间歇性的干旱也会导致产量降低,特别是近年来极端气候条件发生率提高,华中和华南地区因雨水缺少而导致的减产最为严重,单产减损高达 143~250 kg/hm2,而江西、湖南等地则易遭受雨季洪涝灾害。农业生产对高低温、干旱和洪涝等自然灾害的预警能力弱,抗灾预案准备不足,往往造成了重大损失。

2 高产栽培技术2.1 选育良种,壮秧栽培中国水稻品种经历了单季改双季、高秆改矮秆、常规改杂交稻以及超级稻这4次飞跃,每次育种科技的突破都让水稻产量有了质的改变,生物科技功不可没。21世纪初,中国大范围鼓励推广种植超级稻,优良水稻品种的选育为提高粮食产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超级稻适合我国地理环境差异大,具有更强的适应性。2.2 提高机械化水平,控制栽培密度水稻机械化重点解决了水稻育插秧模式、装备和技术、双季稻和杂交稻的机插技术,逐步实现了水稻规模化生产,为相关机械化服务提供了生存的土壤。机械化插秧极大地提高了水稻播种的效率,插秧机的工作效率是人工的25倍,机械化促进农业剩余人口转向其他行业,为城镇化发展提供经济土壤。在增产增效上,插秧机秧苗距离设置科学、透光透气性好、抗倒伏能力强,同时方便稻农后期管理稻田。2.3 提高水肥施用效率降低氮肥的施用量,提高氮肥的吸收效率,通过实践研究和记录,建立量化、标准化的水肥施用模式。不同生长阶段的水稻对水分的需求量不同,对N、P、K的需求量和比例也不同。一般前期为总量的 70%~80%,适度灌水,中期注意搁田控水,长出穗粒后施氮量约为20%~30%。施肥原则是以有机肥为主,配合使用无机肥,具体情况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所种植的水稻品种来决定。控水、调肥的具体措施是浅水插秧,均匀施肥;抽穗前15 d,灌溉和晒田更替进行,调节土壤干湿,促进根系生长壮大;抽穗期保持土壤湿度不低于50%;灌浆期自然风干,待土壤湿度低于30%后重新灌水;水稻黄熟期排干稻田水分,等待收割。2.4 有效防控,合理用药建立及时的农业灾害监测机制和有效的灾害应急反应机制,利用卫星、监测站及研究所等,建立覆盖稻区的监控网络,及时对可能出现的高低温、干旱和洪涝做出预警,并建立相应的应急反应预案,研究抗逆性强、抵御环境灾害能力强,建立品种、环境和技术相结合的灾害防控技术体系。3 关于推广普及南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建议把“水稻群体质量优化控制理论和技术”、“水稻三高一稳栽培技术”深入推广至基层,让农技人员和稻农普遍掌握先进理论和技术,对水稻产量的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审核专家:山西省农业种子总站研究员 姚先玲

 

责任编辑: 4083LWJ

责任编辑: 4083LWJ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