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莜麦高产栽培技术

科技 科普中国网 2020-09-09 14:58

一、轮作倒茬莜麦不宜连作,长期连作杂草多(尤其是野燕麦)、病害重(尤其是坚黑穗病)、养分利用不充分。轮作倒茬不仅可以消灭杂草和病害,而且不同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不同,便于养分充分发挥增产作用,因此,群众有“倒茬如上粪”的经验。不同气候,不同水肥条件的地区,轮作倒茬的方式不同。

二、秋深耕结合施肥整地1、秋深耕莜麦根系发达,喜活图层厚而肥沃的土壤,秋深耕有鲤鱼积蓄秋冬雨雪增加土壤含水量;能使用土壤疏松,增加土壤肥力;能保证莜麦全苗壮苗。前茬收获后应及早深耕并耙,深耕深度应在26cm左右。在秋深耕的基础上播种前一般不再深耕,否则,会造成土壤水分的大量散失。2、施肥秋深耕耱应结合施肥进行,肥料以有机肥为主,各县区高产经验证明,亩产200~250kg的麦田,应施有机肥2000~2500kg。在此基础上适当配合氮磷化肥。根据我市土壤普遍缺磷的贴点,每亩应施用有效磷(P2O5)5~7kg,再配合纯氮3kg,一并水犁深翻入土。早春一般只耙耱保墒。如果秋季未深耕,早春的土壤耕翻也不宜过深。在这种情况下,深耕不仅跑墒严重,而且土虚不易保全苗壮苗。播种前如遇土壤干旱应采用镇压堤墒结合耙耱保墒,水浇地应在冬季或早春浇灌地墒水,以利全苗壮苗。

三、播种1、种子处理除选择适宜当地的优良品种外,播前晒种和种子处理尤为重要。晒种不仅可以通过阳光中的紫外线杀死种皮上附着的病菌减轻病害,而且利用增温作用完成种子的后蜀,有使种子发芽快、出苗全的作用。选择无风晴天将种子摊在席子上暴晒3~5天,可提早出苗3~4天。2、播种期适宜的播种期是满足莜麦“喜凉怕热”的特点,充分利用自然降水规律,发挥水的增产潜力和降低花梢率提高结实率,从而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据我市农机作物研究所表明,夏莜麦以春分至清明前后播种为宜。这时播种墒情号,有利于出苗和保证正常成熟,而且可以避免干热风的危害。随着播种期的推迟,花梢率增加,穗部性状变劣,减产幅度加大,秋莜麦区的事宜播期以小满前后产量较高,这时播种能使莜麦拔节一抽穗需水最多的时期正好处在7月中下旬至8月初的淤积,满足莜麦需水的要求。3、播种量及播种方式合理密植是充分利用光能、地力及肥水条件达到高产的重要措施。在一般情况下,莜麦密度是否合理,可根据收获时粒杆比判断,理想密度立秆比应保持在1:1。如果粒多秸秆少,说明种植的密度偏稀,应增加密度;如果粒少秸秆多,表明种植密度过稠,适当降低密度产量更高。当前高水肥地亩播量应为8~10kg,中水肥地7~9kg,旱薄地的播种量以6kg左右为宜。播期偏晚,播量应适当增加1~1.5kg。莜麦的播种方式有犁播、耧播和机播。犁播播幅宽,便于集中施肥。耧播省工,下籽均匀,保墒效果好。机播有效率高、速度快、质量好、下籽均匀等优点,值得推广,莜麦的适宜播种深度为3cm左右,下湿沼泽地可浅播至2cm。土壤干旱探墒播种时,深度可达5~6cm,并在播后镇压,使籽粒土壤紧密结合,兼有提墒作用,保证一播全苗。4、播种前后防杂草野燕麦是莜麦田中主要杂草。亩用25%的绿麦隆0.4~0.5kg,兑水25kg,或用40%的野麦畏0.15~0.2kg兑水25kg或兑细土20kg于播前或播后喷撒地面,然后耙地,对野燕麦的防除效果高达96%以上。

四、田间管理1、苗期管理出苗后至拔节前称为苗期。苗期管理的中心的任务是保全苗,促壮苗。具体措施有:旱中耕除草保墒。莜麦苗期生长迅速,耗水量大,加之苗期所处气候,土壤干旱,杂草与莜麦争夺早期水分、养分。因此,中耕除草要掌握“除早、除小、除净”的原则,将杂草消灭在萌动初期,并保好墒情。从出苗到拔节初期视苗情进行2~3次,具体掌握干锄浅、湿锄深的原则。莜麦开始分蘖标志着内部幼穗开始分化,到拔节期开始进入旺盛生长,直至抽穗期称为莜麦的生育期。这一阶段对水肥的要求迫切。田间管理的主要措施如下:(1)早追肥。追肥能提高穗树,减少空铃率,增加穗粒数。旱地或化肥较少时,可在分蘖期结合深耕追一次肥 。水肥条件好的可在分蘖、拔节后孕穗前分两次追入。追肥量的分配应“前重后轻”,即第一次追肥亩用量10~15kg,第二次7.5~10kg。旱地追肥最好在降水前后,水地追肥应结合灌水,以便充分发挥肥效。(2)中耕。莜麦根系有前期深扎后期浅铺的特点。为促进深扎,宜在分蘖期深中耕。这样可以避免根系过早浅铺,增加抗旱能力,并能增强抗到和防早衰。水地在分蘖期追肥灌水后也应及早深耕破除板结,促进新根发生和深扎。(3)灌水。莜麦中期生长需水多,有条件的可在分蘖期、拔节期和孕穗期浇好三水,并做到饱浇蘖水,晚浇拔节水,早浇孕穗水。孕穗期浇水应提前至旗叶刚出现期进行,水量不宜过大。抽穗成熟期: 抽穗至成熟时莜麦籽粒形成及灌浆成熟期,经历40天左右的时间。这个时期营养器官已全部形成并定型。田间管理的目的是促进莜麦多成粒成大粒。据研究,籽粒中干物质的累积90%是抽穗后功能叶片(尤其是旗叶和倒二叶)等绿色器官光合产物积累的,仅有10%左右自抽穗前茎叶等器官贮存转运而来。因此采用栽培措施延长功能叶片的功能期,并提高光合效率,对多成粒、成大粒起着决定性作用。2、莜麦生育后期的管理措施(1)浇水。 灌浆期浇水对延长叶片功能期,促进光合产物想自立运转有利。但浇水量不宜过大,防止因浇水造成倒伏减产。(2)根外喷肥。 磷、钾肥对活跃代谢促进营养物质向籽粒运转和提早成熟有重要作用。抽穗前或开花后亩用0.2%~0.3%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或2%的过磷酸钙澄清的水溶液50~75kg根外喷雾,可提高粒重。抽穗期明显缺氮,叶片呈淡黄色的莜麦田,根外喷磷、钾肥的同时,加入适量的尿素(亩用量0.5~1kg)同喷,可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粒重。这类麦田单喷尿素水溶液效果也很好。3、病虫害的防止防治地下害虫可用0.3%菲醒或拌种霜拌种,同时用5%的七氧粉煮制毒谷或毒土随种播入土壤。莜麦红叶病是影响莜麦产量的最主要病害,一般减产30%~50%,严重时颗粒无收。红叶病由蚜虫传播小麦黄矮病毒引起,是一种病毒性病害。 因此,防止红叶病的关键是防治蚜虫。防治蚜虫可用:初发期用25%吡蚜酮WP20g/亩;在蚜虫始盛发期喷雾使用1.5%除虫菊素EC120ml/亩喷雾,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EC40ml/亩,或0.3%苦参碱133ml/亩。五、适期收获莜麦穗部不同部位小穗间、同一小穗不同粒位间的籽粒成不极不一致。收获太早,大部分籽粒尚未成熟,籽粒批售产量低。收获台湾,成熟过度的籽粒又会落粒减产。收获的适宜时间是3/4的小穗籽粒已成熟时应抓紧时间收获。全田成熟不一致时,应熟一片收一片,以减少产量的损失。

审核专家:山西省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 李秀莲

 

责任编辑: 4083LWJ

责任编辑: 4083LWJ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