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北方半干旱区玉米如何选好种

科技 科普中国网 2020-10-29 17:26

㈠适宜的熟期类型根据半干旱地区一熟制种植制度和生长季节积温状况,在玉米品种熟期类型选用上,应在中早熟、中熟范围内选用。在地膜覆盖条件下,也可选用中晚熟品种。玉米良种的标准应符合以下条件:生育季节较短的高寒或海拔较高的地区,应选择早熟、耐寒品种;对雨水较充足的地方,可以选择耐密型、丰产性好的中晚熟品种,对较易干旱或无灌溉条件的,应选择抗旱性较强、植株生长相对较矮的中熟品种。当地的温度、光照等气候环境能够满足该玉米品种生长发育的要求,能够正常成熟,且所选品种在生育期、植株形态、产量性状、抗性、所需温度、肥力条件适宜当地应用。在一定的海拔高差范围内,随着海拔的升高,在大体同期播种时,玉米的拔节期、抽雄期、成熟期相应推迟。营养生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生殖生长三个生育阶段均相应延长。生育期是玉米生长发育的重要和基本特征。随着海拔的升高,玉米的生育期相应延长,两者间呈正相关。在地膜覆盖条件下,也可选用中晚熟品种。

㈡优良新品种简介1.强盛51号国家级审定编号:晋审玉2007018。特征特性:强盛51号生育期128d,生育期间需≧10℃有效积温2700℃。属中晚熟品种。幼苗叶鞘浅紫色,苗期长势好,成株叶片20片。根系发达,茎秆健壮,叶片半上冲,株型紧凑。株高275cm,穗位高105cm左右,雄穗分枝14~17个,花粉黄色,花柱浅红色。雌雄协调,花粉量大。果穗为长筒型,穗长21cm左右,穗行数16行左右,秃尖长0.9cm,出籽率84.8%,籽粒黄色,半马齿型,千粒重390g。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粗蛋白含量9.67%,粗脂肪含量4.16%,粗淀粉含量75.03%,赖氨酸含量0.29%,容重736g/L。经山西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2004~2005年对该品种进行鉴定结果:强盛51号高抗玉米穗腐病、矮花叶病、粗缩病,抗玉米小斑病,轻感丝黑穗病、玉米大斑病。产量表现:2003年在山西强盛种业有限公司中晚熟玉米品种比较试验中,产量达到10935kg/hm2,比当地对照农大108平均增产13.0%;2004年参加该公司玉米品种试验,平均产量为11040kg/hm2,比对照农大108增产11.7%。2005年参加山西省中晚熟玉米区试,平均产量9673.5kg/hm2,比对照农大108增产6.1%;2006年参加山西省中晚熟玉米区试,平均产量10099.5kg/hm2,比对照农大108增产10%(2006年参加山西省中晚熟玉米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405.5kg/hm2,比对照农大108增产7.1%。适应区域:适宜于山西晋中、忻州平川春播及同类生态区种植。

2.大丰30审定编号:晋审玉2012006。特征特性:生育期127d左右。幼苗第一叶叶鞘深紫色,尖端圆到匙形,叶缘紫色。株形半紧凑,总叶片数21片。株高325cm,穗位110cm。雄穗主轴与分枝角度中,侧枝姿态直,一级分枝4~5个,最高位侧枝以上的主轴长28.8cm。花药紫色,颖壳紫色,花柱由淡黄转红色,果穗筒型,穗轴深紫色。穗长18.8cm,穗行数16~18行,行粒数40.4粒,籽粒黄色,粒型马齿型,籽粒顶端黄色,百粒重40.5g,出籽率89.7%。抗病鉴定:2009~2011年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鉴定,中抗茎腐病,感丝黑穗病、大斑病、穗腐病、矮花叶病、粗缩病。品质分析:2010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容重756g/L,粗蛋白9.99%,粗脂肪3.57%,粗淀粉75.45%。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山西省早熟玉米品种区域试验,2009年亩产721.2kg,比对照长城799增产5.9%,2010年亩产714.7kg,比对照增产20.8%,两年平均亩产718.0kg,比对照增产12.8%;2010年早熟区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98.5kg,比当地对照增产15.1%。2011年参加中晚熟玉米品种(4200密度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901.8kg,比对照先玉335增产6.5%;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97.9kg,比当地对照增产9.4%。适宜播期4月下旬;亩留苗4000株左右;亩施优质农肥3000~4000kg,拔节期追施尿素40kg。适宜区域:山西春播早熟及中晚熟玉米区。

3.并单16审定编号:晋审玉2010003。特征特性:太原春播生育期110d,需要≥10℃活动积温约2100~2200℃。幼苗第1片叶呈椭圆形,叶鞘紫色,叶色深绿。花柱浅紫色,花药浅紫色,雄穗主轴与分支角度小,侧枝姿态直立一级分支3~5个。总叶片数16~17片。最高位侧枝以上主轴长度26cm。株高260cm,穗位高110cm。穗长20cm,果穗半桶形,粗4.9cm,穗行数16行,行粒数32粒,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8.2g,出籽率89.5%。植株保绿,活秆成熟,株型紧凑。适宜种植密度以60000~75000株/hm2为宜。经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进行接菌抗病性鉴定:高抗玉米粗缩病,抗玉米丝黑穗病、穗腐病,中抗玉米大斑病,感玉米矮花叶病、茎腐病。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测中心测试分析:子粒含粗蛋白9.6%、粗脂肪4.03%、粗淀粉71.76%,籽粒容重762g/L。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山西省特早熟玉米生态区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820.0kg/hm2,比对照极早单2号增产8.6%;2009年续试,平均产量9226.5kg/hm2,比对照极早单2号平均增产15.3%。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412.0kg/hm2,比对照增产12.0%,比对照早熟2d。2009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918.0kg/hm2,比对照极早单2号增产13.8%。一般产量9000kg/hm2,高产记录达到12750kg/hm2。适宜区域:本省特早熟区种植外,还适宜在河北的张家口坝上、坝下,内蒙古的河套、赤峰,黑龙江北部,新疆北部地区推广。该品种也可以成为遇大旱之年的补种救灾品种。

审核专家:山西省农科院推广处 马宏斌研究员

 

责任编辑: 4083LWJ

责任编辑: 4083LWJ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