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点云是谁?
简而言之,他们是中国第一家第四代云数仓公司,实现了和全球Top10的IaaS云厂商适配;他们创始团队全部出自阿里,但并非阿里投资;作为国内少有完整大数据实践经历的“玩家”,他们一直被认为是国内四大中台厂商之一······
奇点云的创始人兼CEO张金银(花名:行在)2004年加入阿里,是阿里集团第一个数据仓库建立者,也是阿里集团消费者信息库(TCIF)、阿里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数加的创始人。其他几位联合创始人也都具备深厚的阿里背景。
奇点云背后的团队,与这种技术基因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同时,凭借着技术优势,以及在零售(核心业务)与金融/制造/政企3大赛道的成绩,今年1月,奇点云获得了字节跳动独家领投、老股东IDG资本跟投的8000万B2轮融资,官方表示这笔钱将花在“加大云原生技术研发投入,并持续做深市场覆盖,与更多合作伙伴共建共赢”这个层面。5月,奇点云就在“StartDT Day”数据技术大会上表明了自己的野心。
新时期新变化,他们要做什么?
答案是:跨平台、云原生、自主可控。
什么是“跨平台、云原生、自主可控”?
奇点云的创始人兼CEO张金银这样解释这10个字的背后含义。
跨平台:横跨多个IaaS云的基础设施,将多个云统一管理,即用一套软件实现全线的一致,并能够在全领域发布代码,让用户的数据、代码自主流动。
云原生:主要在于存算分离与智能运维。云原生可以在扩充数据节点、需要很大算力时抛开数据分布的顾虑,可实现快速扩充,让算力有足够的弹性。存算分离则使同样数据的存储成本下降到原来的1/3。并优化所有的产品的组织结构与技术架构,使其适合于云,最终改造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工具。
自主可控:奇点云的自主可控即为客户可控,是开放的、可被掌握的、可被替换的、可迭代的,向客户提供可持续的技术供应。
这10个字,将成为这家公司接下来的发力点。
站在技术和商业的交叉点上,奇点云在思考什么深层次问题?
数字化转型大潮中,他们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对于技术、产品、团队和赛道,他们又有着什么样的不同理解?如何看到行业的变与不变?
契机之下,雷锋网与奇点云创始人兼CEO张金银进行了一场独家对话,谈到了影响他们战略决策的因素、对数字化的理解、对数据价值的深度分析、技术与商业如何共生、行业如何竞合等话题,试图寻找这家“AI驱动的数据中台”创导者的核心逻辑。
奇点云创始人兼CEO 张金银(花名:行在)
奇点云创始人兼CEO张金银的主要观点为:
以下为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与奇点云创始人兼CEO张金银的对话,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做了适当编辑。
Q1:奇点云的布局领域、选择的理由,以及内在共性分别是什么?
A1:数据中台这是各行业都需要的,未来的数据量只增不减。数据量是世界上唯一只增不减的东西。我们要去加工和利用好数据。所以这个一定是全行业通用的。
但我们当时创业的时候,也有过犹豫,是先做零售好还是金融(等其他行业)好。比如金融本身就是数据很强,制造的体量比较大,政府也有数据打通的需求,我们决定是从泛零售行业起步。
因为泛零售行业有几个特点,完全是价值驱动,你一定要为客户创造价值。有些行业可能靠关系驱动。价值驱动和关系驱动有很大的不一样,能够在泛零售行业中成功走出来的企业都是有能力的企业,因为你真的是为客户创造了价值,客户才会把钱付给你。
在我们这,一定是要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在泛零售扎根的企业才能在其他领域做得更容易,所以我们选择了一条艰难但是正确的道路。我们一直聚焦泛零售行业,做到了现在泛零售行业头部50%的客户都会来选择我们。
我觉得我们选这个行业是非常正确的,能在泛零售业活下来的是生命力很强的企业。
从去年年底开始,我们实行了1+3的行业布局策略。“1”指的是泛零售,我们仍将扎根于泛零售行业;“3”指的是金融、制造、政企(包括运营商),因为这些行业都需要数智化。我们要实现向平台化发展,就一定要跨行业。至今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结果,比如金融行业、国企、制造业都签了很多头部的客户。未来一定是走向1+N。
内在共性:所有的客户都有数字化转型的需求,比如零售走向应用多端,需要数据中台连接碎片化的需求端和供应端,其实政府也有,条块化分割同样带来了应用多端和碎片化的情况。制造业链条很长,也希望把数据打通。从客户的需求,底下的技术是通用的,上面的模型也是可以复用的。
Q2:与友商相比,奇点云的独特之处在哪?
A2: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们站在商业和技术的交叉点上。我虽然是技术出身的,但我不希望把我的公司变成一个纯技术的公司,因为技术和商业永远是一对孪生的兄弟,因为技术要能够促进商业发展,商业也能够促进技术的发展,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公司,包括底层的技术人员不会陷入技术自嗨,我们很多新的功能都是客户的需求,这就是我们要站在技术和商业的交叉点上,你做出来的功能一定要去满足客户的要求,这是一个真实的场景。
另外,就是我们要懂客户的语言,如果不懂客户的语言,你去客户那里讲技术,客户给你讲场景,这就如同鸡同鸭讲,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聚焦到某个行业的原因。我们请了很多行业专家进来,这些行业专家有他们对这个行业的know-how,我们有底层的技术,据此来做结合。
所以我经常开玩笑跟他们说“我要给你们这些老革命装上新武器”,让他们帮我们去沉淀,把行业专家的经验变成代码,把这个代码放到客户那去学习,不停打磨,然后就变成一个一个的智能套件——这个套件也在StartDT Day上发布了,能够让小白秒变专家。
也就是说,我们在很多头部企业那里学来经验并把这些经验代码化了之后,投入到一个腰部的客户,他没有那么多的经验没关系,他利用了我的智能套件之后马上就变成专家了,他可以享受头部企业的最佳实践来赋能他的业务。其实技术是通过场景去倒逼的,我们做了很多国际客户,底层的技术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比如云原生的需求,异构数据源的需求。
这是我们和其他人最大的不一样,我们聚焦行业,我们站在技术和商业的交叉点,我们不做技术自嗨。此外,我们在数据平台之上的数据应用也做了产品化,交付的效率也大大提高。在人才组成上面,我们公司的创始团队以及很多员工都是完整地走过大数据这条路的。
Q3:数据中台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以前您说是“场景和业务倒逼”,但也有人认为是多云的出现导致的,多云会带来数据孤岛。您怎么看?
A3:第一,从大的层面来看,数据中台的出现是一个必然,因为只有数据是这个世界上只增不减的东西。未来的社会一定是数字化的,整个物理世界都在被数字化。2015年,整个世界产生的数据量是人类有史以来全部数据量的总和。从2016年开始,每年的数据量都会有新的爆炸式增长。因此,一定需要有基础设施能够对数据进行采集、存储、计算和应用。这个基础设施就是数据中台,是从数据仓库升级而来的。
第二,数据中台是由场景和业务倒逼出来的,这个说法也是没错的。现在,计算多云、应用多端也成为共识,这也是场景之一。它会使数据形成孤岛,这也催生了数据中台。
我可以简单总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从大环境来看,未来的数据一定会越来越多,我们需要基础设施来进行数据沉淀。
其次,从现实情况来看,多云环境导致数据孤岛产生,也加速了数据中台诞生;未来,IT一定是朝着精细化、专业化发展的,例如我们现在接触的腰部客户,营业额在几十亿左右,它大概有20套左右的IT系统,而我们接触的一些头部客户,他们内部的IT系统是有几百套的,这也会导致数据孤岛的产生。
最后,从客户实际需求来看,大家越来越重视数据,希望用数据推动业务,用数据决策替代经验决策。以上的这些都会导致数据中台的诞生。
Q4:政企上云,能彻底解决数据孤岛问题吗?从今天的舆论看,这是不是一种误导?
A4:政府和企业上云一定是未来的趋势,这是毋庸置疑的。几年以前,很多人对云计算持怀疑的态度,但是从去年开始,他们都开始认可云计算是必然趋势了。因为去年发生了很重要的事,中国企业50%以上的IT预算都是发生在云计算上面的,所以大家才意识到上云一定是必然的。
同样的,前几年也有很多质疑数据中台的声音,但是现在已经没有任何人认为数智化转型和升级是一个伪命题了。从我接触到的众多客户企业来看,大家对于数智化转型的大趋势已经深信不疑了。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政企上云虽然是必然趋势,但一定不能解决数据孤岛的问题。即使使用了某个云厂商的数据中台,也不能解决数据孤岛的问题。因为大部分云厂商的数据中台都是基于自己的云的,而无法实现跨云。
未来,多云一定会成为必然事实,只有使用独立第三方的数据中台,实现跨云多域、分层治理,才能解决数据孤岛的问题。在前不久奇点云StartDT Day数据技术大会上,我们做了新产品发布,也提到了我们与横跨中美Top10 的云厂商都已经做了适配,跨云多域的技术才可以真正让客户规避数据孤岛。
回归到问题,我们的技术是一定可以解决数据孤岛的问题的。但是我们不能把手段当目的,真正的目的并不是消除数据孤岛,而是在此基础上把数据有效利用起来,帮助我们的客户以数据驱动,做业务提升。
Q5:究竟什么样的企业更适合做数据中台?
A5:首先,从未来的大趋势来看,DT时代下,所有的企业都适合且需要做数据中台。现在整个市场都在觉醒,最早觉醒的是KA用户(关键的超大的用户)。他们已经意识到需要有一个数据的基础设施,对数据进行加工、提取、应用,让数据变成石油一样的重要资源,给业务带来更多价值。但以后,所有的企业都需要数据的基础设施,实现数智化转型,用数据决策替代经验决策。
其次,从我们现在的情况上来看,有4类企业是非常需要数据中台的:
Q6:对于奇点云的核心布局赛道——零售业而言,实体零售企业眼下迫切需要解决的不是如何利用数据而是如何获取数据的问题。您是否赞同?奇点云如何做?
A6:我认为还是要从大的层面来看,我们获取数据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实体零售企业当下最重要的命题是要实现数智化转型,这里面包含的层面很多。
比如,为什么必须实现数智化转型?由于物理世界越来越被数字化覆盖,我们的消费者也越来越趋向线上购物,我相信当下所有的零售企业都不会再像以前一样只做实体的线下零售,一定会随着消费者的行为变迁而做改变。
现在很多的消费者喜欢到快手、抖音、淘宝等渠道购物,那么零售企业当然需要根据消费者的喜好而向这些渠道做布局,建立线上的销售平台、流量平台。所以我认为企业是一定需要随着客户而动的,不断重新勾勒数字化蓝图。而企业的消费者、流量、商品、订单等所有数字化的信息,需要有一个数据中台,去把这些数据采集、处理。
对于获取数据的问题,我认为首先要利用好自己的数据,打开线上渠道。在未来,我们的法律法规、技术有了转变和进步后,数据一定会实现流动,只有流动才有价值,这是我一直坚信的观点。
对于奇点云而言,我们目前的布局赛道其实是“1+3”,我们将扎根于泛零售行业,继续重点服务,也将会在金融、制造、政企行业进行布局和深耕。
Q7:传统企业管理者在数字化转型方面都存在严重的思想误区,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拿来主义”(拿别人的数据为我所用,而不懂得挖掘自己的数据),这个问题严重吗?
A7:在前两年,这个问题比较明显,拜访客户过程中,有些客户会问我们有没有数据可以借用给他们,答案想必是否定的。
因为数据是最核心的资产。我们认为把自己业务系统产生的数据先用起来,形成闭环以后才能慢慢地看怎么把三方的数据融合起来,并把自己的数据和别人做简单的碰撞和交换,数据一定是和应用场景相结合才能被应用起来,拿来主义要不得。
但是现在客户已经培养起了数据的意识,不再认为需要到别处去找数据,而是认为需要用自己的数据对业务进行赋能。客户的意识是在成长的。
同时,我们奇点云也具备行业沉淀的能力,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行业标签包和算法模型。我们把积累的行业经验代码化,用我们的算法能力进一步加工。这个也可以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对于我们的企业客户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Q8:奇点云的创始团队几乎都是阿里云过来的。奇点云今天和阿里云还有哪些业务上的关联性或者合作?有无竞争?
A8:我们的创始团队虽然出自阿里,但是并不是阿里投资的,我们与阿里是竞合关系。我们的自我身份认同实际是独立的第三方。
奇点云自创立以至到未来,我们会始终以独立第三方的身份服务于我们的客户。
Q9:越是被资本看中的赛道,越意味着竞争激烈。此时,能够实现差异化竞争的厂商,更容易杀出重围。未来奇点云会出现哪些新的变化值得期待?
A9:未来,我们会继续站在技术和商业的交叉点上。在技术上,我们是中国第一家第四代云数仓,也就是云原生数据中台,实现了和全球Top10的IaaS厂商适配,目前已经步入跨平台、云原生、自主可控的数据智能平台;在业务上,我们从泛零售行业向1+3、1+N做突破,也会不断地沉淀行业经验,赋能更多行业客户。
去年,我们也启动了S100计划,我们希望和合作过的100个客户形成合作关系,把我们的技术和他们的业务做结合,进行共建。
【以上内容转自“雷锋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