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谷歌推出Home API平台,智能家居要翻开新篇章

科技 三易生活网 2024-05-21 09:12

在不久前举行的谷歌I/O开发者大会主题演讲上,AI显然是毋庸置疑的主角,甚至Android都成了配角,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这场活动的演讲稿里总共提到了120次AI。不过谷歌并非“All in AI”,还在同一时间为智能家居设备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利好,5月16日他们推出了旗下的智能家庭Home API平台。

根据谷歌方面的说法,基于Matter协议打造的Home API可以访问任何Matter设备或谷歌Home设备,这也是其继此前关闭Nest智能家居平台后,在开放智能家居平台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谷歌Home和Nest产品负责人Anish Kattukaran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第一批使用Home API的应用将在秋季发布到Google Play Store和App Stores。

值得一提的是,任何使用Home API的应用都需要安装GoogleHomeHub,以便在本地控制Matter设备。为此,谷歌宣布推出Home runtime运行库,让支持Google TV的设备,例如Chromecast、Nest Hub(第二代)、Nest Hub Max、谷歌Wifi都能作为谷歌Home智能家庭的控制中枢。

简单来说,有了全新的Home API,任何一个开发者都能让自己的App使用用户家中支持Matter协议的智能家居设备。比如谷歌Home工程总监Matt Van Der Staay在博文中就举例到,一款健身应用可以通过打开用户家中的智能风扇,让用户在健身时保持凉爽。但以往这一操作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常规的健身App几乎不可能获取用户智能家居设备的信息。

谷歌的Home API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为智能家居设备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以往由于第三方App是不可能基于智能家居设备的能力来设计相关功能,比如Keep这款App就只能获得自家设备的数据,绝无可能接入小米的智能家居设备,毕竟后者的使用权限在米家App。因此智能家居产品与基于智能手机开发的海量App在没有Home API之前,可以说是井水不犯河水的关系。

谷歌推出Home API的原因,实际上就是为Matter协议站台。由于历史原因,有相当多用户家中的智能设备基本都是“万国牌”,以至于许多朋友在体验到科技为生活带来改变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不便。而为了控制从环境传感器、门锁、窗帘、灯光、空调、冰箱在内的一系列智能设备,用户往往需要安装多个不同的App,每一个来分别对应不同的智能家居生态。

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态,为了兼容ZigBee、Thread、蓝牙、WiFi等不同的通信协议,苹果、三星、谷歌、亚马逊等巨头共同参与制定了基于IP的标准化连接协议matter,以实现跨平台的连接、控制、数据共享,就好像USB Type-C可以同时兼顾数据传输、充电一样。

然而遗憾的是,被视为智能家居生态大一统希望的matter自2022年上线以来,普及速度不仅谈不上快,更是几乎只能用日拱一卒来形容。

除了推动matter协议的苹果、三星、谷歌、亚马逊之外,传统家电厂商对此几乎可以说是兴趣缺缺。因为对于苹果、谷歌而言,智能家居是他们打造一个包罗万象平台的一部分,是将用户圈在自家生态内的抓手。考虑到智能手机的通用性,如果是iOS的用户,又岂有不用Apple Home的理由,如果是Android用户,Google Home必然就是第一选择。

反观飞利浦、西门子等传统厂商,由于没有生态的加持,贸然支持matter就意味着将主导权完全交给苹果、谷歌等厂商,甚至会使得自己成为后者的“打工仔”。如此一来,matter协议的普及也就陷入了僵局。这时候想要发挥matter协议的魅力,吸引更多中小企业参与,显然就得另辟蹊径。

毫无疑问,Home API就属于是“奇招”。对于中小型智能家居厂商来说,他们最大的难题就是由于开发实力有限,自家的产品在功能上往往会稍逊一筹。这时候Home API的出现,就让智能家居设备可以从传统的App处“借力”,从而实现合作共赢。而Android/iOS生态积累了十余年的海量App资源,更是让这变成了一个极富诱惑力的选项。

一旦大量中小智能家居设备企业都加入了matter,类似飞利浦、西门子这样的头部企业如果不想被孤立,自然也就只有顺势加入。如此一来,matter显然就距离成功更近了。

【以上内容转自“三易生活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如需转载请取得三易生活网许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延伸阅读:

 

责任编辑: cxr4186

责任编辑: cxr4186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