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以城市之名,向四海英才发出时代之约 2024“南京人才日”开幕

科技 TOM    2024-05-21 17:58

5月18日上午,2024“南京人才日”系列活动在东南大学开幕。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出席并致辞,表示要用广纳贤才的满满诚意、倾力惠才的务实举措,让南京成为人才创新创业的首选之城、追逐梦想的启航之地。东南大学党委书记左惟、校长黄如,“两院”院士马余强、邢定钰、王建国、崔铁军、陈光、刘加平,市政协主席王立平,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季振华出席。

以城市之名,向四海英才发出时代之约 2024“南京人才日”开幕

 

双百之城:以城市之名礼敬人才

以城市之名,向四海英才发出时代之约 2024“南京人才日”开幕

人才荟萃、创新兴盛,是南京城市发展的鲜明特色。据统计,南京现有全职“两院”院士96人、创新创业的中外院士125人,在校大学生100.76万人。开幕式上亮相的南京人才主题片《百愿》,正是百名院士带领团队深耕科研一线,百万在校大学生握紧历史接力棒、书写奋斗篇章的生动缩影。为充分体现敬才爱才的城市底蕴和引才用才的发展抉择,今年“南京人才日”重点聚焦“两院”院士和青年人才等人才群体,从开幕式到6月的近一个月期间内,持续举办5场重点专项活动和10场系列特色活动,向海内外人才发出携手发展的时代邀约。

政策有力、扶持精准,是南京礼敬人才的集中体现。去年以来,南京以国家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为总牵引,制定出台“人才强市25条”。细则一出台,第一时间就对符合条件的人才“兑现到位”。开幕式上,首批市级战略科技领军人才攀峰项目、U35强基项目入选者代表,分别领取了1000万元、100万元扶持资金。正是这样的城市格局,让南京各类高层次人才喷涌而出。开幕式上,南京新一批“科技之星”闪亮登场,10名人才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据了解,自1995年起,已成功组织15届“科技之星”评选,评选出的150名“科星”中,已有22名当选为“两院”院士。

以城市之名,向四海英才发出时代之约 2024“南京人才日”开幕

 

一份协议:构筑校地融合新格局

在去年南京市和东南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基础上,此次校地共同签署了全面深化人才共引共育合作协议,双方统筹各自优势,着力推动项目联合攻关、人才共同培养、成果高效转化,合力共建国家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和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以城市之名,向四海英才发出时代之约 2024“南京人才日”开幕

东南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人才办主任段伦博认为,此次协议翻开了南京和东南大学合作的新篇章。“这次合作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实’,不管是人才计划定向配置,还是科创平台互利合作、服务资源互相开放,相关合作条款都到事、到人、到项目,校地双方合作从‘建机制’迈入了‘出成果’的合作新阶段。”

南京和东大的“强强联合”有着深厚的合作基础。据了解,南京和东南大学共建了紫金山实验室、集成电路EDA国创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每年东大毕业生留宁发展超过1/3,东大校友在宁创办企业中,产生了23家上市公司和100余家“专精特新”企业。南京的不少人才政策为东大等高校“量身定做”,东大不少人才培养和成果落地项目也定向“花落南京”。

名城和名校的深度融合,背后是南京城市发展和人才工作理念的转变。去年以来,南京持续开展“走进高校”系列活动,健全南京市校(院)地合作联席机制,涵盖73家在宁高校院所、19家市级单位和板块,全市人才政策服务实现“全域覆盖”。以全域理念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正成为南京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四项机制:跑出贯通转化加速度

一是供需对接机制。南京正式启动科技成果供需信息对接平台,并在南京大学等17所高校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高校分中心,有效牵引高校“创新源头”和企业“发展需求”的对接。二是金融支撑机制。设立20亿元的人才创新双向赋能基金,4家金融机构和紫金山英才创新创业投资基金为7家人才企业授信签约。三是要素赋能机制,成立南京市数据要素孵化中心和大模型产业赋能中心,围绕数据要素产业生态链,加速大模型的推广和行业应用落地。四是赛会活动机制,启动首届南京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探索打造在宁高校双创大赛品牌,在青年人才中形成鼓励创新、支持落地的导向。

以城市之名,向四海英才发出时代之约 2024“南京人才日”开幕

“高校院所集聚了南京68%的科研人才、74%的科研投入,但一直以来,成果对接不畅、转化率不高的问题一直存在。”市科技局相关负责同志表示,“为了深挖高校院所的‘富矿’,打通创新“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深度对接渠道,我们在线上建平台,线下布局科技成果转化高校分中心,完善服务对接体系,构建高效协同、集聚融通的产业创新生态。”

 

三张卡片:构建人才生态新高地

开幕式上,有“三张卡”引起来在座人才的普遍关注。播放的紫金山英才服务VCR《身边:人才服务近距离》中,详细介绍了南京针对院士、高层次人才和来宁留宁青年人才,分别制作发放院士服务卡、紫金山英才卡,即将推出紫金山青柠卡,为各类人才做好贴心、细致的“身边”服务。

“人才需求在哪里,服务的橄榄枝就延伸到哪里。”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同志表示:“我们作了一系列深入调研,根据人才反映,着力解决英才卡服务不精准、申请不便捷等问题。今年以来,紫金山英才卡已经发出了4000多张,现在不仅有服务‘优享八条’,还有近300名服务专员的坚强保障。”

以城市之名,向四海英才发出时代之约 2024“南京人才日”开幕

紫金山英才卡只是南京人才服务生态的一个缩影。开幕式上,南京市还发布了“南京i政策礼包”和“才遇金陵、四时长伴”服务品牌。“南京i才政策礼包”聚焦人才事业发展,系统梳理整合南京市区各类人才政策,帮助实现政策一键获取、直达申报,任何在南京、或有志于来南京的人才,都能精准匹配、应享尽享适合自己的政策服务。“才遇金陵、四时长伴”聚焦人才生活发展需求,深度挖掘自然探索、专题研修等资源,搭建人才常聚、大门常开、服务常在的交流平台。

责任编辑: WY-BD

责任编辑: WY-BD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