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垫市场的革新,随着不同品牌在健康睡眠、环保与可持续睡眠、可定制化睡眠等相关领域展开研究,智能化深入逐渐开拓出一条花样繁复的路径,从传统床垫、电动床,到智能电动床,发展到当下的AI自适应床,产品的核心价值,从单点功能向多点功能发展,从静态支撑向动态跟随发展,从千人一垫到一人一席的私人化诉求发展……未来,相信诸如语音交互、场景智能化等,会开出更多硕果。
2025年3月,智能床垫品牌「席悦QREM」历经1000多天的研发历程,发布了第一款产品【席悦AI智能床垫】。品牌创始人郑镜峰阐释了它的核心竞争力:“这可能是市面上唯一一个能识别用户的身形和睡眠状态,针对他的个性化信息,依据人体工程学的科学依据,清晰地帮他定制一套睡眠方案,在睡眠中实时调节全身的一个智能床垫。我们应该是市面上唯一一个精准运用人体工学的产品,真正做到千人万面的自适应,让用户一整晚的精力得到更好的恢复。”
「席悦QREM」三位技术专家——研发负责人周奇方、结构负责人邓醒明、算法负责人洪雅瑄,为你层层揭开技术奥秘。
周奇方:“我们是真正的智能,不是传统床垫的智能卖法”
周奇方作为整体研发的负责人,与创始人郑镜峰的同频是至关重要的。“Tony(郑镜峰英文名)其实没有很着急地要推出一款产品去赚快钱,他对市场的判断也是一个长期的方向。他希望做出一个用户真正需要的床垫,智能的、千人万面的,而不是挂个AI和智能床的噱头。”
周奇方谈到的AI噱头,指向的是同类产品在压力侦测这个硬件上的“花活”。“这个东西,诚实地说,在行业内很少量产了去使用,一些公司只是把它用作一个营销工具,放在门店当做一个压力检测工具,用户躺上去,确实检测到不同部位不同压力分布,体验完就结束了,销售马上给你推荐一款软床或者硬床。”
传统床垫的智能卖法,周奇方介绍,就算一些品牌会用到传感技术,但它的出发点、逻辑和目的,跟席悦也是截然不同的。而就如此一个传感设备的选择,席悦经历了两年多、四五个版本的历程,其中优化迭代和打破重来的两条路,席悦都面临过。周奇方的视角,站得比其他单点技术口负责人更高更远,“单纯从产品出发,任何一个智能品牌,研发一站出来可能都想往里不断地做加法,我的职责是,看清自己的路!这是一个智能硬件设备,是一个大型的、复合的智能硬件设备,我们从一个非常本质的角度把它抽象成感知系统、驱动系统、调节系统,并且已经预设好广阔的OTA升级空间,当我们把这一切架构摘清楚后,每一个单点功能,都能清晰地剪掉繁枝而保留主干了。”
作为主干之一,对于用户个体身形状态的数据获取,周奇方谈及一波两折。
第一回,席悦想到了“3D扫描”用户,以此获取每个人的身体和身形曲线数据,“我们设计了一套非常精确的3D扫描系统,准备放在未来的门店当中使用”,后来发现,一旦用户不在有门店的城市,要么异地跑过去扫描,要么不扫却只接受一套通用设置,两者都会造成用户的体验成本太高的问题。
“在电商那么发达的时代,必须立马改方案,一定要让用户在家里就能实现个性化的身体和体态评估,而且数据绝对不能比前一回3D扫描的方案差”,周奇方带领团队重新寻找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最终设计了另一套更便捷但却同等精准的专项功能——用户在APP端拍照、上传照片,从而判断识别其体型体态,通过36个标签及其标签值,去细致地定义用户身体,例如头肩差与枕头高度、高低肩、骨盆前倾等等。
这正是席悦的“10秒建模”,极速了解用户身体的重要部分,同时,用户还可在APP端勾选各类自己的习惯和偏好,总共36个标签被录入系统,形成千人万面自适应算法的基础数据。
邓醒明:“根据2023版《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我们做过最少5万次模拟分区”
学习机械工程自动化的邓醒明,入行就做非标类的自动化设计,是席悦的一号员工、创始人郑镜峰最早的研发搭档。郑镜峰评价他是“中国最早一批涉猎智能床垫的高精人才,钻研自适应足够久了”。
2015年左右,美国智能床垫品牌Sleep Number已经在使用气囊了,技术已经非常成熟,邓醒明说,直到2019年国内外想要竞相模仿的品牌,都没法超越它,“主要是材料工艺做不到,做出的质感、噪音等等各方面没人比它做得更好”。而席悦在探索自己的智能床垫的路。
2022年席悦正式创立以后,床垫市场已经存在不少气囊床垫,也主打“智能”,但邓醒明完全清楚席悦的差别竞争力。“我们跟市场上其他智能床垫的不同在于,我们的智柔微控调节单元更加精细,而且更重要的,区别于市面上常用的那种均压调节的逻辑,我们是根据人体的骨骼肌肉的分布去布局的,而中国人身体的标准数据,则来自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23年8月共同发布的《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标准号:GB/T 10000-2023)这份报告,距离国家上一次发布的相同报告,已经整整过去了35年了”。2023年的这份权威数据,让席悦在智柔微控调节单元布局的实现上,确实有效地给到了明确的指导和数据边界。
邓醒明深入介绍了席悦对这份报告的使用和量化,“根据1%-99%的男女数据,我们用仿真软件,做过最少5万次模拟分区,也就是身体分区点的匹配,然后定义我们智柔微控调节单元的数量、尺寸和位置,以确保每一个人买到我们的床垫,只要他的身高在99%的分位里面(按2023版《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99%的男性身高低于186cm,女性低于172.5cm),那么你身体的各个区域,腰、臀、腿都覆盖在我们的区域里,智柔微控调节单元都能准确支撑到,这就完全保证了我们的自适应智能床垫是真的千人万面,而不会因为人高一点矮一点,就完全错位了。”
洪雅瑄:“以人体工程学为基础,我们全面了解用户个体状况”
席悦的算法负责人洪雅瑄,有着医学工程博士的学历背景,大学本科已涉猎电机工程应用到生理量测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她非常感兴趣,后来硕士博士就专攻医学工程。
洪雅瑄跟我们普及算法这个职能在企业中的角色特点,“算法就是数学。在实现算法的部分,一个模型,它是根据你输入的东西去做几率方面的计算,然后输出几率高的东西来做预测结果,它跟数学的关系非常紧密”,对席悦来说,一个躺姿的识别,从最开始对传感器的全面认识,到资料的整理、人体建模、算法模型的初步建立,到最终人睡到床垫上,传感器输出这个人的睡姿判断等。整个背景知识的部分,是数学和统计学构建的。我们更多地是在处理资料和知识的截取这部分,更重要的一点是,算法工程师,需要有强大的逻辑思维,看到一个问题时,怎么把问题拆解,找到一个有效的解决方式”。
对于席悦来说,算法最开始面临问题是,硬件已经确定了,算法再介入,一开始的传感器是智柔微控调节单元,经过商议迭代,改成了高密度柔性传感器和高精度生理侦测传感器,算法会跟着硬件设备的不同而不断调整模型。“一个好的算法工程师,必须知道自己手上有什么武器,我们最终以高密度柔性传感器作为行为监测的硬件,比如最典型的躺姿;高精度生理侦测传感器作为体征监测硬件,比如心率、HRV和呼吸率;两者共同作业,行使动态监测,比如入睡、出睡、睡眠时长、睡眠周期等”。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席悦在研发上的创新成果,洪雅瑄对于算法层的革新,有自己细致的判断:“因为我们做这个床垫的初心和切入点,是想给用户一个更好的睡眠体验,所以基于人体工程学的科学理论,比如重点的保持脊柱的中立位、让全身压力均衡等,但同时,我们还考量了用户自身的个体特殊情况,所以我们让用户填写问卷,全面了解用户的身体,这里面很大一部分是用户是否感觉劳损以及劳损的程度,另外还包括用户的一些喜好,比如运动习惯、强度、对床垫软硬度的偏好等等,相当于是主客观结合在一起的个体情况的收集录入。那么对于不同用户来讲,躺上去以后,床垫识别到你,基于上述你的个人情况,同一张床输出了不同的调节策略,这对于算法上来说,是整个自适应系统上非常亮眼的一块。”
关于「席悦QREM」
2022年,由郑镜峰创立于中国深圳,斥资数千万,集世界睡眠学科专家及人工智能之力,创造千人万面、量身定制的真正健康睡眠,2025年,推出全球首款产品【席悦AI智能床垫】,已获25项中美授权专利。
TOM2025-03-27 12:0003-27 12:00
TOM2025-03-27 12:0003-27 12:00
TOM2025-03-27 12:0003-27 12:00
TOM2025-03-27 11:5603-27 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