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4月10日,OPPO于西安曲江竞技中心召开全新Find X8系列暨OPPO移动智能生态发布会。
会后,OPPO首席产品刘作虎、影像产品总监张璇、ColorOS设计总监陈希与移动生态产品经理乔家梁等人,接受媒体采访,就新产品的设计理念、技术特点、市场策略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一、产品设计理念与技术特点
媒体
第一问题,业界超大杯很少采用直屏设计,当初的决策用直屏的心路历程是什么样的?中间克服了哪些难点?
刘作虎
在去年 Find X8 系列发布时,我们讲了直屏趋势以及用户审美变化。在去年发布 Find X8时,行业就已经发生了变化。当然,这次发布 Find X8 UItra的挑战也很大,对产品堆叠的技术能力要求很高,这也是一个行业趋势,并且是我们必须要做到的,关键是技术如何实现。
现在我们已经做到了1英寸大底主摄和3X和6X的潜望长焦,然后把摄像头光圈做得很大,这些都证明了我们在这一两年在堆叠技术上的进步很大。我们既要做到影像最好,还要做到产品机身设计最优雅,这次Ultra达到了我们的预期。取得这些成绩的核心,就是OPPO在堆叠技术上的进步,在镜头模组增多和光圈加大的情况下,还是把空间做小,这都是技术的体现。
媒体
关于这一代 Find X8 UItra的定价,有网友反馈跟上一代相比起步价提高了,定价的逻辑是怎么样的?
刘作虎
上次 Find N5 发布会时候,我说做手机很难。今天Find X8 Ultra的定价是一个非常有诚意的价格,因为现在供应链的基材成本都在上涨,SoC套片比以前贵了几十美金,我们的影像堆料也堆得足够满,所以成本拉得非常高。虽然我们不会亏钱卖,但目前的价格也确实非常有诚意,大家可以去跟其他产品比一比就知道了。
媒体
手机的空间非常有限,为什么OPPO还在坚持做双潜望,而不是像友商一样,做一个大的单潜望?现在受限于手机的形态,OPPO有没有考虑突破手机外形影像方面,比如外挂的影像设备?
张璇
OPPO 双潜望的设计从目前看:第一,兼顾了影像焦段的品质,不论是覆盖的人像焦段还是往远看,包括从光学表现力上看,双潜望比单颗表现力更强,因为它的堆叠空间有点像两个再组合。它给我们留下往后演进的空间会更大。第二,涉及到后面产品的规划我先不透露了。现在有很多摄影机希望手机厂商跟相机做结合,大家可以期待我们后续的产品,会让你们满意的。
媒体
陈希老师,您之前许诺的Windows版互联 OPPO 进度如何了?
陈希
6 月上线。
二、市场策略与用户需求
媒体
小屏旗舰在UI交互上有什么特殊的理解?小屏旗舰不单单是把一个屏幕缩小了,除了小之外,它应该有更好的交互方面、系统方面使用的优越性?
刘作虎:
小屏旗舰的确我们来晚了一点,但是跟我们对产品的要求或者追求有一些关系。我们要做就一定要做手感最好。
我们知道很多用户喜欢小屏,为什么一直迟迟没有做到?可能因为技术或者企业还没有达到我们想要的体验,所以迟迟没有发布,这次 Find X8s做到我们想要的样子,手感很好,很小,屏幕边框四等边最窄,续航很强,发热控制得很好,还有潜望长焦,我们又要做小得极致,还要强得牛逼,也不能续航不行。今天 Find X8s做到了一个我们想要的样子,所以今天才推出,OPPO最擅长做又漂亮,体验又好的产品,这次 Find X8s做到我们该有的样子。
媒体
小布记忆功能完整实现了智能手机智能的定义,这个功能从想法到实践有什么难点?
陈希
关于小布记忆,提了很多系统级AI,首先它像一个助理,从人的角度思考,人有眼睛、嘴巴、耳朵、手脚、手机作为一个工具,提供了这样的能力,比如摄像头、麦克风、扬声器,人有手脚可以做事情,大脑可以去思考和记忆一些事情,深度思考和系统记忆,都是AI朝着人去努力发展的路径,从要素上它是这样构成的。
第二,AI要为人为用户,从需求的角度,比如用户给我们说,我上午想起来一个东西在哪,现在想不起来,大家看信息很广泛,这几年短视频和社交媒体,每个人都可以非常高效获得信息,但是看得多了好像没有看的感觉,没有真正从信息里提取记忆的过程,未来有这么多事件支持,我能不能萃取和蒸馏一些对我有帮助的,所谓大模型和小模型,这是我们接下来要去发展的一个方向。
刘作虎
我们认为AI是一种技术、一种能力,做产品还是要回到用户需求,小布记忆这个功能解决的痛点,我在发布会讲了一个春节发生的真实的故事,我有一个朋友说,有没有一个功能让他很方便随手记一些东西,我说这就是我正在做的,以前为什么做不到?以前的技术很难理解你记的这些东西,今天的大模型,我们采用的是大模型,它去理解你的每一个内容。小布记忆是你的记忆收纳师,这只是我们的第一步,未来你记的东西越多的时候,它成为你的第二大脑,模型会越来越懂你,就像你的超级助理。
如果大家研究过AI大模型会知道这个概念,以后你问DeepSeek或者问小布,你在我的手机上问它跟在其他地方问它的结果不一样,它是真的懂你的,是专属的,你个人的知识库和你个人的信息成为它很重要的输入,再结合你的问题,它能给出一个符合你需要的答案,未来可迭代的空间非常大。今天大家只需要记住一个,你的记忆收纳师,这是第一步,已经解决了你很大的痛点。
三、影像技术的持续创新
媒体
关于Ultra系列,发布会提到产品定位是'拍照最好的手机,而非能打电话的相机'。友商推出了摄影套装配件,OPPO是否会跟进推出类似配件?
刘作虎
有一些配件在网上可以搜到,我们内部讨论要不要做这个东西?但是发现真正需要这个东西的人,或者真正使用它的群体非常低,你问我要不要做这个东西,可能为营销做一下而已,投产太低。我们更希望将手机本身做到足够好,你毕竟用户99.99%的时间是将其作为手机使用。我们暂时不会考虑推出类似摄影套装,但未来若出现更优解决方案会重新评估。
媒体
OPPO这次镜头和友商的红枫影像镜头有什么差异?本质上是不是多光谱镜头,使用摄像头的时候有什么方式和差别?这些信息在参与照片生成文件过程中怎么实现的?这些镜头在不参与人像拍摄的时候,它在普通拍照时,是否参与到照片的成像中来?
张璇
我不评价友商,我只说我们的方案。对色温问题的洞察,行业是有共识的,大家希望它能够猜得更准。
我们认为色温在空间里分布的信息,对于准确的表达,复杂空间以人为主体的时候,准确性和迫切性更大,我们让信息更多之外,更关键的是这些不同的信息之间如何有机地组成整体。可以看为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行业的眼睛最终一定会到这个地步。
我要解决复杂光线下的人像拍照问题,我们比行业早一年到两年进行开发。事实上我们的功能在非人像时也是生效的,人像是更复杂的场景,我们做的纯色场景,没有白点的区间,那时候依旧分区,每个区一样的时候等于是全级的功能,严格意义上,行业解决的方案是子集,就是它能覆盖的角度,只不过说我们场景更进一步。
从使用的工作原理来看,都可以看成是多模态的,以前单颗摄像头是不是都不准?不是,不同场景不同难度,传统的测量方式依旧有它的科学方式,原有摄像头信息的采集,还有单点多点的光谱。但信息是综合决策的过程,可以看成多模态信息的过程,如果场景不复杂,执行区间用传统的方式也能够解决。但是相对复杂的场景,纯色场景,补光场景,丹霞镜头和算法策略更激进,会以它的参考性为主。
媒体
丹霞原彩镜头,这个镜头其他厂商可以用吗?
张璇
现在大厂做一颗类似定义的摄像头不会太难,难度是匹配算法整个研发的过程。
刘作虎
难的是软硬一体,我没有办法讲一些技术细节,算法与自定义的硬件,它两个是匹配的,就像我说怎么分区,都是有关系的,这个硬件你可以买,但是买了同样的硬件,你没有算法也做不出这个东西。
四、未来发展方向与展望
媒体
这次 Find X8 Ultra的升级,我惊喜的是对一些影像的提升,比如3倍进光增大,6倍之前光圈特别小,现在升级了。不惊喜的地方在于,它借用之前的4摄双潜望方案,这次 Find X8 Ultra是不是把方案做到顶了,到下一代时,有没有其他方案的加入?包括外置的摄像配件的加入,今天友商也官宣了。
张璇
如果我是一个手术医生,推出一个全新的手术方案估计没有人愿意尝试,但是我作为手机厂商,产品经理似乎每一年不推翻上一代的产品,显得他没有诚意。反过来,不推翻上一代的产品,延续做三年恰恰是非常有诚意,因为从技术的可靠性和论证的角度是这样。
我们今天如果全方位否定上一代产品,推出一个全新的产品,这从技术产品的维度,必须要想弄清楚在技术框架上的可靠性,想清楚技术框架和可靠性实践的表现力。硬件软件算法,芯片的协同性非常重要。
严格意义上,我可以下一个定论,如果推出一个全新的东西,它只做一代,不可能做得非常好。这不是否定友商,你这个做了客观来讲要经历两三代打磨,才能把很完整的方案做得非常好。我们坚持的问题是,每年它一定要有突破,不能守着旧的东西,但是如果突破是以推翻以往所有的东西作为代价,那就说明这不是突破,因为到明年这个突破就不成立了,就是另外的产品了,这对行业和产品本身就是不负责的。
关于摄影套装,我私下和几个媒体讨论过,大家对于传统相机的不满,希望手机厂商把更新的格式,更新算法,更新交互体验更好分享,向传统相机发起进攻,我们不能说它是取代的关系,我们今天看到一些外挂的部分,包括外挂的后背,这个应该会有很新的产品,期待我们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对这个问题有局部的回答,这些问题给到我是很具体的,也不是说大家一定要那个保护壳,真正还是手机在更大程度上提供更好的品质,更先进的格式和分享的链路给到摄影者创作。
媒体
今年传闻说苹果要出超薄的手机,有很多竞品在跟进,OPPO有没有这方面的计划?
刘作虎
关于超薄,我们坚持“体验优先”。我一直觉得有小屏这个需求,但是如果续航做不好、拍照做不好、发热做不好,最后做出来还是要让人骂,所以体验一定是满足我们的追求,能够做到的时候我们才会推。
媒体
关于平板产品,尺寸一直在变化,后期是否会寻找一个合适的尺寸坚持做下去,或者寻找1—2个尺寸,今年很多友商推小尺寸性能Pad,OPPO是否推小尺寸的性能平板?
乔家栋
关于平板的13寸设计。现在对于我们来讲,UItra的平板,相当于填补不同尺寸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否长期保持一些形态?我们现在基本稳定了不同的档位有相对明确的尺寸规模,然后延续保留它。
第三个问题,关于小尺寸的考虑我们一直在研究,行业里的小尺寸解决方案,要么打游戏,要么看电子书,我们觉得不是太有意思。我们一直在研究,想做一个有意思的平板,OPPO到时候出来的产品,会让大家觉得不管是思考上,还是设计上都是有意思的产品。
总结
总体来看,本次采访重点介绍了Find X8 Ultra、Find X8s等多款新品,并对OPPO在移动影像、智能生态、用户体验等方面的技术进步和市场策略进行了阐述,并展示了其在产品设计、技术创新、用户体验优化以及市场定位等方面的思考和规划。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