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气象产业发展与低空场景创新应用分论坛
7月7日至9日,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深空探测实验室指导,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与中科星图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2025年空天信息大会暨中科星图生态发展大会”在合肥成功举办。本次大会以“空天一体 星云共生”为主题,吸引了来自政府、学界、产业界、媒体界等逾3000人参会,共同探讨空天信息、地理信息、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的新技术、新挑战、新趋势。
7月9日,由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合肥)、合肥低空气象服务协同创新中心指导,中科星图股份有限公司主办,中科星图维天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图维天信”)与多家赛道公司、生态伙伴共同承办的“低空气象产业发展与低空场景创新应用分论坛”同期举办,会议以“气象护航安全,场景激活产业”为主题,汇聚气象服务、低空经济领域专家及企业代表等300余人参会,共话低空气象产业发展新路径,共同探索低空场景创新应用新未来。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中科星图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邵宗有在论坛致辞。
许小峰指出,当前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低空气象产业作为不可或缺的基石,也同步迈入黄金发展期。一方面要求我们强化政策协同,推动气象观测标准、服务规范、数据共享机制与国家低空管理政策、空域改革深度融合,构建起统一高效的制度环境。另一方面,还需要我们激发市场活力,探索政企协同创新模式,引导资本与技术涌入精准预报、风险评估、定制服务等广阔的蓝海,培育繁荣发展的生态。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 许小峰
邵宗有指出,今年正值中科星图科创板上市五周年,在“向天补强、向空发展、空天一体、以云为本”的发展战略下,我们创新提出“一体两翼”的战略新格局,已全面拉开了中科星图新的五年计划和中长期发展的宏伟序幕。低空气象较传统气象,是一个全新的产业,包括低空气象基础设施、安全服务、场景赋能等多个领域,也将形成继地面气象观测网、卫星气象观测网之外的又一个全新的气象观测圈层;低空气象面临分辨率更高、时间更临近、尺度更小,以及更关注湍流等动力参数的更精准需求和更大的技术挑战,这将极大地催生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空天信息技术在低空气象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
中科星图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 邵宗有
共话低空气象产业发展
在9日上午的主题演讲环节,各位嘉宾以低空气象产业发展为主题,围绕政策研究及解读、科学技术与创新、区域产业实践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许小峰以《低空经济政策的国际视角与国内走向》为题作报告,深入分析了国际视角下的低空经济演化历程,并解读了从2010年以来中国低空经济政策的走向。他表示,中国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探索、发展已经历多年时间,包括宏大决策和各项政策、法规、标准的出台,各地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极大促进了中国低空经济的发展,对于这项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任重道远,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 许小峰
郭建平以《我国低空经济气象科技推进情况及展望》为题作报告。他表示,低空经济气象科技创新工作将重点围绕构建对流近中性边界层湍流理论、厘清“湿”对流演变过程和机理、构建低空航空器气象适航论证标准等三个方面持续深入推进,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二级研究员、中国气象局边界层气象重点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 郭建平
黄勇以《合肥城市边界层观测系统及在低空气象中的应用探索》为题作报告,他表示,合肥作为全国“城市空中交通管理试点”的六个申报城市之一,依托“大城市边界层观测能力建设”项目,已完成布设20套边界层观测设备,共享3套社会化垂直观测设备,构建了合肥低空气象观测站网,并将深入推进低空气象服务保障技术的研发工作,持续发力发展低空经济产业。
合肥市气象局局长 黄勇
刘鑫华以《中央气象台低空经济气象技术探索》为题作报告,他表示,按照中国气象局的部署,中央气象台紧紧围绕服务保障低空经济的需求,聚焦国家级业务功能,构建“出技术、出指标、出产品,建平台、建机制”“3+2 ”体系架构,努力打造”数字智能”全(空)域覆盖,疏密有别的低空经济气象保障服务体系,助力各省(1+N场景)低空经济全产业链发展。
国家气象中心正研级高工、中国气象局首席气象专家 刘鑫华
李春以《低空经济向海而行,海洋气象保障飞行:观测到决策的思考》为题作报告,系统探讨了海洋气象如何为低空飞行提供全链条支撑。他重点分析了低空飞行的主要气象风险,包括风切变、海雾、湍流等,并介绍了中国海洋大学在海洋气象观测体系建设方面的创新成果。他指出,未来海洋气象服务将进一步结合5G、无人机等技术,推动低空经济在海洋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并加强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低空气象服务体系。
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与大气学院海洋气象学主任、教授 李春
匡秋明以《低空气象智能感知与预报技术研究》为题作报告,针对低空飞行安全的气象挑战,根据“1+2+N+M”战略计划,依托AI大模型和智能感知网实现百米/米级分辨率的气象监测预报。通过三维融合实况、街区级大涡模拟(如PALM模型)及高影响天气诊断等技术,为物流、交通等场景提供精细化低空气象服务,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星图维天信高级副总裁、首席科学家、研究院院长匡秋明
张攀以《低空气象服务平台助力低空飞行安全保障》为题作报告,聚焦“天信·低空气象服务平台”,从"技术赋能"到"场景落地",完整呈现了低空气象服务平台的产业化实践路径,全面展示该平台依托低空云、气象大数据及智能预报技术,为低空飞行提供三维精细化监测、航线预警、灾害诊断等服务。
星图维天信副总裁张攀
周晨槟以《气象探测设备在低空经济气象保障中的应用》为题作报告,介绍了当前低空飞行气象保障的现状与挑战,并分享了浅海科技在气象探测设备研发与应用方面的最新成果。
杭州浅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低空经济事业部技术总监 周晨槟
主持人: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合肥)低空事业部高级主管、博士 陈阿娇
共探低空场景创新应用
在9日下午的主题演讲环节,各位发言嘉宾聚焦"低空场景创新应用"主题,通过多维度视角分享了在水利监测预警、能源设施巡检、机场安全运营、人工影响天气精准作业、应急救援快速响应以及城市治理智能化等领域的典型案例,深入剖析了技术创新与场景融合的突破点,为低空经济赋能千行百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范式。
宋树华以《星图护航助力低空智联网建设》为题作报告,他重点分享介绍护航·低空智联网平台的定位、优势及特点,并对平台的建设方案和设施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多源设备监测数据融合分析等平台功能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中科星图低空云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师 宋树华
巩怀永以《构建智慧水利低空服务体系 助力水安全管理效能提升》为题作报告,他首先分析了目前智慧水利的现状和相关低空应用场景,然后以水利工程工险情低空智能监测预警场景为例,系统全面地介绍低空水利监测平台的应用实践。
中科星图亿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巩怀永
檀望舒以《人工消雾关键技术研发进展与低空气象服务未来展望》为题作专题报告,系统介绍了三维时空在人工消雾领域的技术研发突破及核心产品矩阵,重点展示了自主研发的机载大气探测设备等创新成果,深入分享了低空气象(人影)服务在航空安全保障、交通枢纽能见度提升等场景中的创新应用模式与发展前景。
三维时空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 檀望舒
万丹辉以《低空领域赋能构建立体化应急救援新型范式》为题作报告,他表示,依托星图云与低空云平台,低空应急系统实现从日常巡检规划到战时应急响应的无缝切换,为各类应急场景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与决策依据。
中国星图慧安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助理 万丹辉
史经业以《打造低空一网统飞平台,构筑城市立体化治理新模式》为题作报告,全面介绍了低空智航飞行应用平台的技术架构与核心功能,重点分享了该平台在在林草监测、乡村治理、 城市管理、应急管理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实践。
中科星图智源科技(安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史经业
马涛以《从“大基建”到“大维修”--面向城市更新的低空智能巡检方案》为题作报告,他表示,在从“大基建”到“大维修”的城市更新建设背景下,城市基础设施的巡查监管、风险评估能力亟需提升,重点介绍了翼算智检在低空巡检场景的多场景应用实践。,中科星图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助理 马涛袁泉以《低空能源安全管控应用实践》为题作报告,深入剖析能源行业需求,聚焦风险巡检、保卫巡检、泄漏巡检、应急响应等多个场景,全面介绍了“低空+管道”一体化三维立体风险监控网应用实践。
中科星图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助理 马涛
袁泉以《低空能源安全管控应用实践》为题作报告,深入剖析能源行业需求,聚焦风险巡检、保卫巡检、泄漏巡检、应急响应等多个场景,全面介绍了“低空+管道”一体化三维立体风险监控网应用实践。
中科星图金能(南京)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 袁泉
黄兵以《机场低空风切变监测和预警系统》为题作报告,深入分析了机场风切变的类型,详细解读了测风激光雷达的工作原理及相关产品介绍,以珠海机场低空风场监测预警系统为例作案例分享。
湖南国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黄兵
精彩亮相
会议同期举办低空气象+低空场景专题展,星图维天信、星图亿水、星图金能携手三维时空、杭州浅海2家生态伙伴共同参展,多角度、全方位展示了低空产业的创新成果和核心技术。天信·低空气象服务平台、低空+智慧水利解决方案、长输管线天空地防护巡一体化智能监测预警平台、涡喷增雨消雾装置、垂直激光测风雷达等核心产品纷纷亮相,吸引了多位政府领导、气象专家及行业代表驻足参观交流。
本次论坛成功搭建了一个高规格、高价值的行业交流与思想碰撞平台,进一步凝聚了行业共识,激发产业活力,为低空经济新飞跃贡献磅礴力量。星图维天信将积极响应国家低空经济发展战略,以创新驱动发展,携手产业链合作伙伴协同攻关,合力开拓低空经济新蓝海。